一、结构加固措施
支撑体系优化
增设钢梁或工字钢:在悬挑雨蓬根部增设水平工字钢,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形成刚性框架,分散荷载至地面或楼板。
钢管支撑加固: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临时支撑,立杆间距控制在0.9-1m,水平拉杆步距≤1.6m,并设置45°剪刀撑增强整体稳定性。
斜拉杆设计:对悬臂结构增设斜拉钢筋,与雨蓬梁及自由端连接,形成三角稳定结构,抵抗风荷载和自重。
基础加固
混凝土基础加固:若原基础承载力不足,可浇筑C25混凝土扩大基础,嵌入地脚螺栓固定立柱,增强抗倾覆能力。
地钉与配重:在松软地基中增加地钉深度(≥500mm),或在雨蓬底部增设沙袋、水泥墩等配重,降低重心。
二、材料与连接节点强化
主体结构材料升级
钢构件替换:对锈蚀或变形的钢梁、立柱,采用Q235B钢材替换,并进行防锈处理(如热浸镀锌或喷涂防锈漆)。
混凝土板加固:若原板厚不足(如<120mm),可凿除表面层后增厚至150mm,植入φ18螺纹钢并与原钢筋焊接,提升抗弯能力。
连接节点优化
焊接与螺栓加固:对节点处采用角焊缝或高强度螺栓连接,确保传力路径明确。例如,雨蓬悬挑端通过L型钢板与主体结构焊接,钢板厚度≥8mm。
化学植筋:在砖砌体或混凝土基体中植入φ16钢筋,用于固定钢支架,植筋深度≥15d(d为钢筋直径)。
三、防风与荷载控制
抗风设计
防风绳索系统:沿雨蓬顶部设置钢丝绳或尼龙绳,两端固定于地锚或结构柱,绳索与水平面夹角≤45°,并定期检查绳扣紧固度。
导流板设计:在雨蓬边缘增设导流板,减少风压对结构的冲击,降低掀翻风险。
荷载限制
明确使用标识:标注最大承载重量(如检修荷载≤2kN/m²),禁止堆放重物或人员聚集。
排水系统优化:设置环形截水沟防止积水,避免静水压力导致结构变形。
四、施工与验收要点
施工流程
拆除原结构→清理基层→植筋/焊接加固→模板支设→钢筋绑扎→混凝土浇筑→养护→防风系统安装。
临时支撑需保留至新浇混凝土强度达100%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。
验收标准
焊缝检测:采用超声波探伤,Ⅱ级以上合格。
混凝土强度: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≥C30。
变形监测:安装后24小时内沉降量≤3mm。
五、后期维护建议
定期检查
每季度检查螺栓紧固度、焊缝状态及防腐涂层,发现锈蚀及时打磨补漆。
每年进行荷载试验,模拟极端天气下的结构响应。
应急处理
发现裂缝(宽度>0.3mm)立即封闭并灌浆修复,必要时增设钢支撑。
台风前全面加固,关闭电源并移除顶部可移动部件。